• 注册
  • 查看作者
    • 游戏活动进入小学数学课的初探

       游戏活动进入小学数学课的初探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――“分数的意义”教学为例
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北小学   郭伟强

       

      【摘要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显得较为被动。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,在本堂课结合“分饼游戏”“分糖游戏”和“双人PK”等游戏活动展开游戏化教学,以此加深学生对单位“1”的和分数单位的认识和理解。

      【关键词】   游戏化教学    单位1”的量     分数单位        

     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下,小学数学传统的“教师讲、学生听”的模式,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,究其原因是“教师讲、学生听”模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,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。加之数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,趣味性较低,学生容易觉得课堂枯燥乏味,因此,游戏化教学应运而生。笔者以“分数的意义”教学为例,为了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试着在教学中设计了“分饼游戏”“分糖游戏”和“双人PK”等游戏活动,通过数学游戏加深学生对单位“1”的量和分数单位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。

      一、游戏教学、激发兴趣

     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,突出教学课程的游戏性,并借助相应的游戏设备,发挥教学的趣味性,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,同时达到怡情益智的教学效果。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,智能手机的大幅度普及,学生对交互式游戏极为喜爱和熟练。同时,随着智慧教育的推广,希沃一体机的普及,这一切为游戏化教学的展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。当然,游戏化教学也并非一定要借助于现代科技,许多的数学问题都源于游戏之中,比如许许多多的数字类谜题、魔方、扑克等等。在实际的教学中,如果由于设备或是技术条件的限制,我们完全可以跳出这个限制,从生活中取材来进行游戏化教学。如五年级上册《分数的意义》教学中,笔者设计了“分饼游戏”。 因为三年级上册《分数的认识》中学生已经明白分数的意义,也知道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四分之一,也可以表示几个物体的四分之一。但是学生对几个物体的还是停留在4的倍数基础上,当物体数量不是4的倍数时,学生就无从入手,甚至认为找不到它们的。针对此类情况笔者对教材内容作了改编设计一个“分饼游戏”。出示同样大小的3个饼,请取出这3个饼的。在分饼活动中,有的学生将每个饼平均分4份取其中1份,得到3个。有的学生把这3个饼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3份。还有的学生将3个饼叠起来,平均分成4份取1份。在反馈时通过比较,孩子们意见统一,叠起来再平均分这种方法最简便。通过游戏活动学生明白不论有多少饼,只要把它们叠起来看作一个整体,都能很快找到它的。设计游戏活动目的是将数学中的抽象单位“1”的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,并结合具体内容加深对单位“1”的理解。

      二、主动应用、巩固新知

      学生掌握新知识后要通过练习巩固复习新知识,如果采用传统的习题教学法就会使得学生倍感枯燥乏味,由此造成不会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巩固练习活动中。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,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。

      “分数单位”的教学,教材上对分数单位的定义是:把单位“1”平均分成若干份,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,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,如:由于分数单位是一个人为定义的概念,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多次接触分数单位这个概念,以此来加深对分数单位这个概念的认识,但在试教的过程中,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这种纯概念性知识的解读显得比较被动。为了使生能主动的去解读分数单位的概念,笔者在之后的教学中在初步呈现分数单位定义之后,利用希沃一体机引入一个“双人PK游戏”,具体教学如下:“我们请两位同学到一体机前玩一个小游戏,选出分数单位是的分数,比一比,看谁找到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多!”游戏规则:这是一个双人PK游戏,借助于希沃一体机,可以直接在触屏上操作,学生用手指选择相应的分数,每选对一个加10分,每选错一个扣5分。随着这些年智能手机地普及,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游戏操作十分熟悉,在游戏的驱动下,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解读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,实现了既快乐又高效的学习。

      三、回顾拓展、延伸课堂

      在数学课堂上游戏只是辅助作用,教学才是真正的目的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获取知识, 也可以把新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实践。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,通过游戏加以实践、巩固与拓展,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。学生由于受学生年龄小、自控能力差等特点的影响,后很难自主进行知识回顾总结与拓展。如果知识的回顾与拓展进行游戏化处理, 学生自然就会乐学、爱学。在练习游戏中, 进行知识梳理巩固,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,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, 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,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      如《分数意义》的拓展练习设计,由于学生经历1个圆片的n个圆片的解读之后,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单位1”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,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单位“1”的具体概念比较模糊,理解不够深刻。所以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“分糖小游戏”。具体教学实录如下:

      师:老师手里有9颗糖,老师让小明拿这堆糖的,在让小红拿剩下糖的,小明和小红拿的糖一样多吗?

      1:一样多!因为他们都拿了

      2:他们拿的颗数不同。

      师:为什么他们拿到的颗数会不同呢?

      生:因为小明拿了3颗,而小红才拿了2颗。

      师:为什么小明和小红拿的糖都是,他们最后拿到的糖的数量却是不一样的呢?

      1:因为小明拿的是9颗糖的,是3颗。而小红拿的糖是剩下糖6颗的,是2颗。

      2:因为两个的单位1”不一样。

      师:这两个的单位1”不一样,小明的“”,它的单位“1”是全部的糖,有9;而小红的”,她的单位“1”是剩下的糖,只有6颗。现在老师手里还有几颗糖?

      全体学生:4颗!

      师:请一位同学从老师手里剩下糖的。你会拿几颗糖?

      生:我会拿2颗糖

      师:为什么6颗糖的2颗,而4颗糖的也是2颗糖呢?

      生:因为单位1的量变了,分的份数也变了,但是每份数可能会相同的。

      师:说得太好,老师把2颗糖奖给你。现在我手里还有2颗糖,谁能说一个分数把老师手里的糖全部拿走?

      1       2

      师:这个,应该怎么理解呢?

      生:把这两颗糖看作单位“1”平均分成2份,把这2份都拿走,就是。师:你是怎么理解的呢?

      生:相当于把2糖看成一份,这一份全部拿走了。

      这样一个“分糖的小游戏”,通过几颗糖果,充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,另外,在提问学生的时候尽可能多提问一些同学,设置了几个全班一起回答的问题,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。同时,这个小游戏里面反复涉及了分数的意义,每个问题都注重学生思维的提升,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概念、澄清意义、深化认识。

      四、课后反思、不断提高

      游戏化教学能在数学课堂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,与新课改提出的“轻负高效”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,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,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。在竞赛游戏中,同学之间无形的竞争,刺激着学生主动去探究所需的知识点,同时在游戏中学以致用,及时的得到激励和反馈,既巩固了所学知识,还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热爱。

      【参考文献】:

      [1]杨文永.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中国校外教育,2016(07).

      [2]李道博. 试分析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[J]. 科技创新导报,2014(12).

    • 0
    • 0
    • 0
    • 817
    • 谭明轩60111黄忠英

    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

      登录
    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: